近日,山东卫视报道了一则新闻,日照市莒县一名驻村书记在废品站偶然发现了两门写有康熙八年制的红衣大炮,随即上报文物部门。经专家鉴定,确认两门大炮是真品文物。随后工作人员做通了废品站老板的工作,将大炮送入莒州博物馆。
热度发酵的同时,有网友提出质疑,认为此视频中大炮为仿品,莒县发现的红衣大炮不符合清朝的形制,将 红衣大炮四个字放在皇帝年号之上的做法,在当时属大不敬。另外的依据是,该大炮所刻铭文红衣大炮康熙八年制字迹清晰分明,字体为现代楷书类型,并且红衣大炮康熙八年制中红字绞丝旁下方不是繁体绞丝旁的小字,而是简体字的提勾。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早在5月6日,鲁网曾报道日照市莒县发现大炮一事。当地的文物收藏研究爱好者盛桂熙介绍,莒县交通运输局驻阎庄街道阎庄村第一书记井庆勋在所驻村里无意间发现搞废品收购的村民徐善河在收购站前摆放了新收购的两门古代大炮,他拍了照片请爱好文物收藏研究的好友盛桂熙鉴别。盛桂熙一看不像是假的,立即上报专家,专家认为是真品,于当日成功入藏莒州博物馆。
23日下午,澎湃新闻致电大炮发现者井庆勋询问发现大炮的情况,对方不予回答。
红衣大炮最初的鉴定由谁作出?
据鲁网报道,两台大炮于4月底发现后,莒县文化和旅游局二级主任科员于文国和莒县莒国古城管理服务中心(莒州博物馆、莒文化研究院)学术研究交流部部长刘云涛参与了鉴定,并得出结论为真品。
澎湃新闻记者检索发现,刘云涛为莒州博物馆法定代表人。据莒县人民政府官网介绍,该博物馆始建于1986年,占地5200平方米,1989年对外开放,是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之一,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物馆国防教育基地等。
于文国为莒县文化和旅游局二级主任科员,1968年出生,曾任莒县经济开发区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主任等。据大众网莒县信息,于文国也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酷爱书法。
上述鲁网报道称,红衣大炮也称红夷大炮。因为其原型是16世纪欧洲人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并被仿制。崇祯四年(1631年)正月,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任用比利时人南怀仁设计多种大炮,有三种型号分别是:轻型大炮神威将军型,中型大炮神功将军型,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将军型。载入清朝官书《钦定大清会典》。这次发现的两门红衣大炮属于轻型大炮神威将军型。
5月22日前后,两门红衣大炮真实性引发网友质疑后,又引来了新一轮鉴定。
23日下午,莒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确实从群众处获得了两台大炮,但已于23日上午送往山东省文物鉴定中心进行鉴定,其余情况不便透露。
据齐鲁晚报5月23日晚消息,莒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复,经过省文物专家的鉴定,通过大炮的铸造工艺、形制和铭文等方面综合判断得出结论,这两门大炮为当代仿制品。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