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的主流是叠加了涡旋波动的纬向运动,两个厚实贯穿于地面和高空,一个单薄局限于低空,即三个风带:
1、赤道及其附近:地面和高空都是东风,高空有东风波动,地面即信风带;
2、中、高纬度地区:地面和高空,整个对流层都是西风和西风波;
3、极地东风带:局限于近地面层,高空是西风。
指受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和自转偏向力影响所形成的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它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
其分第一环流圈,第二环流圈和第三环流圈。第一环流圈为哈德来环流,又称信风环流圈或热带环流圈;第二环流圈为费雷尔环流,又称中纬度环流圈;第三环流圈指极地环流圈。
低纬环流
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因为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因而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在近地面,赤道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因此,在同一半球,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球的自转,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从北半球来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移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于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同理南半球也会形成东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环流圈。
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即盛行西风。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即极地东风。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撞,在近地面形成暖锋(极锋)。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在30°N附近与来自赤道的高空西南风相撞形成冷锋,加强了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的下沉气流,进一步升高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气压,于是在副热带地区与副极地地区之间构成中纬度环流圈;向北的一支气流在北极地区下沉,是在副极地地区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圈。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于是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同理,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因此,在近地面,共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19世纪20年代的时候有人提出了三圈环流模型,尽管后来有人对这个模型进行了修正以符合高空观测结果,但仍然不妨碍它是一个有效认识全球环流分布的工具。
哈得来环流
位置:位于赤道和南、北纬30°之间
形成原理:赤道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积云时释放的潜热驱动哈得来环流,高层大气向极地运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在分别到达南、北纬20°~35°时下沉。
结果:由于空气在赤道上升过程中有水汽凝结,使得在南、北纬20°~35°附近下沉的空气较干燥,且下沉过程中的绝热加热作用进一步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
因此,下沉的干燥大气使得这个纬度带少雨而干早,成为全球副热带沙漠地区,北非的撤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亚沙漠都位于这个纬度带上。
费雷尔环流
位置:在三圈环流模型中,南、北纬30°~60°的环流称为费雷尔环流,由威廉.费雷尔提出。
盛行西风带:费雷尔环流在中纬度地区的近地层为西风气流。
极地环流
形成:极地环流是由极地附近的下沉气流驱动的。
下沉气流在地面附近向赤道方向运动,在南、北半球各形成一个极地东风带。这些寒冷的极地冷空气向赤道方向移动,最终在中纬度地区与较暖的西风气流相遇。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方法技巧
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及三圈环流的图示,有两条规律我们可以利用:
1、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
2、气压带中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
此时只需要确定一个气压带即可得出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例如我们可以确定赤道是低气压带,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与赤道相邻的30°附近的气压带为高气压带,60°附近的为低气压带,90°附近的是高气压带,再根据画风向的方法,画出近地面风向,即风带。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熟知上面两条规律以及能熟练的画出风向。
为什么中纬度地区地面和高空都是西风控制?
为什么气象卫星云图的云系都是向东移动?
三圈环流——主要指极弱的经圈环流,
除了低纬度的哈得莱环流圈,
其他两个弱到几乎可以忽略的东西,
次要的三圈环流被我们当成了大气环流的主流;
或者至少是当成同等强度的运动形式。
大气环流与行星风系有什么不同?
大气环流:大范围大气运动的状态。(《地理学名词》第二版)
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以及海陆间热力差异,造成地表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异,形成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这就是大气环流。(中学地理教材)
具体来说,大气环流就是通常所说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行星风系:在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影响下全球范围盛行风带的总称。(《地理学名词》 第二版)
行星风系与行星的自转有关。对地球而言,即与地转偏向力有关。对其他行星而言,即与星转偏向力有关。
大气环流与行星风系所指的对象是一样的,这一点两者相同。
从成因上看,大气环流侧重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的影响,行星风系侧重行星自转产生的星转偏向力的影响,这一点两者不同。
行星风系又称行星风带(planetary wind pelt),是在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影响下全球范围盛行风带的总称。在不计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响下,大气低层盛行风带的总称。
它是由地球上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及地球自转所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大气环流形式。南北半球各有4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并相应地出现了3个风带,统称行星风带:赤道一侧的信风带,在北半球盛行东北信风,南半球盛行东南信风;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环绕极地的极地东风带。中纬度地区由于地域广阔,常使气压带分裂成几个高、低压区,因有季节变化,使中纬度行星风带亦发生季节性变化。
什么是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是指在不计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响下,大气低层盛行风带的总称。
它是由地球上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及地球自转所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大气环流形式。南北半球各有4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并相应地出现了3个风带,统称行星风带:赤道一侧的信风带,在北半球盛行东北信风,南半球盛行东南信风;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环绕极地的极地东风带。
行星风带成因
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量最多,空气受热上升(热力作用),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压带。
受热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向高纬流去,由于地转偏向力作用产生向东风速,纬度愈高向东分力愈大,造成空气质量的水平辐合、堆积和向地面下沉,引起地面气压升高(动力作用)。在副热带纬度高空的水平辐合最强,地面形成高压。
副热带高压的空气在地面辐散,由于地转偏向力作用,流向低纬度的气流在北半球成为东北信风,南半球成为东南信风。这一经向垂直环流圈即为哈特莱环流圈,信风是其低层气流。
由于空气连续的原因,地面副热带高压向高纬度流去的气流,因地球自转,成为盛行西风带,它与极地高压偏东气流交绥成为极锋,空气辐合上升,在北纬60°和南纬60°附近形成低压带(动力作用),即副极地低压带。
上升空气到一定高度后又向南北流去,向南流去的空气质量在副热带纬度下沉。这一经向垂直环流圈即为费雷尔环流圈,地面盛行西风带是其低层气流。
在极锋上空向高纬度流去的气流,因地转偏向力作用成为西南风,同时由于极地接受太阳辐射小,空气在极地下沉形成极地高压(热力作用),同地面高压流出的偏东气流组成为极地环流圈,地面偏东气流是这个经向环流圈的低层气流。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行星季风
行星季风是指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位置变化而行星风系南北摆动过程中,在风带边缘地区造成风向季节性交替变化的现象。
每年7月,随着太阳直射位置北移,整个行星风带跟着北移,赤道辐合带全部在赤道以北,一般位于北纬10°-15°,尤其在南亚地区由于受大陆高温影响,可移至北纬25°以北。这时,南半球东南信风吹过赤道、转向成为西南季风。因此,盛夏季节,北纬10°-15°以南地带一般盛行西南风。
每年1月,整个行星风带南移,除大西洋部分外,赤道辐合带南移到赤道以南,其中大陆部分南移到南纬10°-15°。这样,冬季南纬5°-10°这一狭长地带大部分地区盛行从东北信风转向而成的西北风。表明低纬度的行星季风并不以赤道和热带为界限。在极地边缘,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也有明显行星季风现象。中纬度地区同样存在行星季风现象,但不及低纬度的强劲。
全球平均的纬向环流看,在对流层里,最基本的特征是:大气大体上沿纬圈方向绕地球运行,在低纬地区常盛行东风,称为东风带,又称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中纬度地区则盛行西风,称为西风带。其所跨的纬度比东风带宽。西风强度随纬度增加。最大风出现在30°—40°上空的200百帕附近,称为行星西风急流。在极地附近,低层存在较浅薄的弱东风,称为极地东风带。
从全球径向环流看,在南北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平均运动构成三个经圈环流:1.低纬度的正环流,即哈得来环流。在近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在高层向北运行逐渐转为偏西风,在30°N左右有一股气流下沉,在低层又分为两支,一支向南回到近赤道,另一支北移。2.中纬度形成一个逆环流或称间接环流,费雷尔环流.。3.极区正环流,即极地下沉而在60°N附近为上升,从而形成一个正环流,但较弱,在中纬地区与低纬区之间,则常有极锋活动。
大气环流通常包含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和平均径圈环流3部分。
①平均纬向环流。指大气盛行的以极地为中心并绕其旋转的纬向气流,这是大气环流的最基本的状态,就对流层平均纬向环流而言,低纬度地区盛行东风,称为东风带(由于地球的旋转,北半球多为东北信风,南半球多为东南信风,故又称为信风带);中高纬度地区盛行西风,称为西风带(其强度随高度增大,在对流层顶附近达到极大值,称为西风急流);极地还有浅薄的弱东风,称为极地东风带。
气候条件与大气环流特征有关
②平均水平环流。指在中高纬度的水平面上盛行的叠加在平均纬向环流上的波状气流(又称平均槽脊),通常北半球冬季为3个波,夏季为4个波,三波与四波之间的转换表征季节变化。
③ 平均径圈环流。指在南北-垂直方向的剖面上,由大气经向运动和垂直运动所构成的运动状态。通常,对流层的径圈环流存在3 个圈:低纬度是正环流或直接环流(气流在赤道上升,高空向北,中低纬下沉,低空向南),又称为哈得来环流;中纬度是反环流或间接环流(中低纬气流下沉,低空向北,中高纬上升,高空向南),又称为费雷尔环流;极地是弱的正环流(极地下沉,低空向南,高纬上升,高空向北)
专题训练
考点1: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考点3:大气降水
考点1:气压带和风带
(2020·高考江苏卷)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1.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
A.避开南极冰山
B.减少西风带影响
C.远离热带风暴
D.便于沿途补给
(2018·高考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回答2~3题。
2.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3.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2021·顺德高三检测)哈马丹风被称为非洲魔鬼,是一种像火一样的干热风,北非当地人非常地惧怕。每年的一段时期,哈马丹风会吹向几内亚湾沿岸,给这里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哈马丹风。据此完成4~6题。
4.哈马丹风盛行的时期是()
A.5月-10月
B.6月-9月
C.10月-次年4月
D.11月-次年3月
5.哈马丹风的发源地是()
A.地中海
B.几内亚湾
C.撒哈拉沙漠
D.阿拉伯半岛
6.哈马丹风易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暴雨 B.沙尘暴
C.风暴潮 D.狭管效应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该气压带()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
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3个月
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
8.推测该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考点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2018·高考北京卷)如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2021·信阳期末)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由70多个小岛组成,群岛植被以苔藓、草甸为主,无高大树木。在群岛附近海域总是不定期地出现白色浪花,数以亿计的海鸟和成百上千的座头鲸会出现并追逐浪花,随着浪花的消失,它们也逐渐退去,下图为群岛所处的位置。读图文材料,完成3~5题。
3.当图示气压出现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索马里沿岸出现渔汛
B.青海油菜花花开正旺
C.珠江入海口出现咸潮
D.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
4.群岛附近海域总是不定期地出现白色浪花,其动力主要来源于 ()
A.盛行西风
B.太阳辐射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5.群岛植被以苔藓、草甸为主,无高大树木,其主要原因是()
A.风力强劲
B.土壤贫瘠
C.热量条件差
D.光照不足
考点3:大气降水
(高考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下表中甲、乙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3~5题。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
甲地均温(℃) | 13.2 | 11.3 | 6.3 | 8.1 | 10.2 |
甲地降水(mm) | 161 | 339 | 509 | 232 | 3 860 |
乙地均温(℃) | 4.8 | 9.2 | 16.1 | 12.2 | 11.1 |
乙地降水(mm) | 164 | 84 | 95 | 140 | 1 260 |
3.甲地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4.乙地7月气温高于甲地1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5.乙地全年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考前知识点遍过(7)
——全球性大气环流 参考答案
考点1:气压带和风带
1.B 【解题流程】
2.D 3.B 【解题流程】
4.D 5.C 6.B
解析:第4题,根据每年的一段时期,哈马丹风会吹向几内亚湾沿岸判断,这一股风应为东北信风,当太阳直射点移到赤道以南时,东北信风会影响到几内亚湾沿岸,时间是每年的11月-次年3月。故选D。第5题,根据是一种像火一样的干热风和该时期东北信风的影响范围判断,哈马丹风的发源地是干热的撒哈拉沙漠。故选C。第6题,根据材料是一种像火一样的干热风给这里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和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等知识推断,哈马丹风会引发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气象灾害,即沙尘暴。故选B。
7.A 8.A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A正确。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个月,B错误。图中纬线间隔是4°,可以判断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C错误。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明显不一致,D错误。第8题,根据曲线,该气压带的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A正确。
考点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B 2.A 【解题流程】
3.C 4.C 5.A
解析: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留申低压是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太平洋上的保留,出现在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冬季,索马里沿海盛行东北风,即向岸风,不会产生上升流,因此不会出现渔汛,A错误;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条件较差,因此油菜主要开花时间为6-7月,为北半球夏季,B错误;北半球冬季,珠江流域降水少,珠江口水位低,海水容易倒灌入河,形成咸潮,C正确;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应在7月初,属于北半球夏季,D错误。故选C。第4题,材料信息表明,在群岛附近海域总是不定期地出现白色浪花,数以亿计的海鸟和成百上千的座头鲸会出现并追逐浪花,随着浪花的消失,它们也逐渐退去,由此可知,浪花出现时间不定期,海鸟和座头鲸出现表明有鱼群出现,说明当地可能不定期地出现上升水流,形成大量鱼类饵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不定期地出现的岩浆活动推动海水上升,形成白色浪花,上泛的营养元素导致大量浮游生物繁盛,C正确。当地盛行西风长期存在,不会是不定期白色浪花的动力,A错误。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海水表层水温,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深处,不会成为白色浪花的动力,B、D错误。故选C。第5题,该地处于西风带,且四面环海,摩擦力小,常年风力强劲,不适合高大树木生长,经过长期的适应,植物逐步演变成以低矮的苔藓、草甸为主,A正确;热带雨林土壤贫瘠,但高大树木众多,表明土壤贫瘠不是无高大树木的原因,B错误;同纬度的俄罗斯虽然热量条件差,但分布着大量高大的亚寒带针叶林,说明热量条件差不是无高大树木的主要原因,C错误;四川盆地是我国光照最弱的地区,但分布着大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说明光照不足不是无高大树木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考点3:大气降水
1.C 2.A 【解题流程】
3.D 4.C 5.D
解析:第3题,根据甲、乙两地的月均温分布状况,甲地7月均温低、乙地1月均温低,可以判断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位于北半球;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两地位于西风带,受盛行西风的影响,甲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乙地位于欧洲西部,地势起伏小,所以甲地降水量比乙地丰富,故D正确;甲、乙两地都位于西风带,靠近大陆西海岸,故A、B错误;乙地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而甲地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故C错误。第4题,根据上题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和甲地1月都为所在半球的夏季,纬度相差不大,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相当,故A、B错误;乙地主要受西风带影响,故D错误;乙地西部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而甲地西部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故C正确。第5题,乙地的降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故A错误;地形和季节无关,故C错误;主要受盛行西风强弱的影响,冬季中纬度南北温差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盛,水汽更多,所以冬季降水大于夏季,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强弱相关,故B错误,D正确。
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1.(2020江苏单科,8,2分)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 ()
A.避开南极冰山B.减少西风带影响
C.远离热带风暴D.便于沿途补给
下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2.(2019江苏单科,7,2分)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B.6月C.8月D.10月
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3.(2018北京文综,7,4分)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题。
4.(2017浙江11月选考,11,2分)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
A.甲:动力原因 上升
B.乙:动力原因 上升
C.甲:热力原因 下沉
D.乙:热力原因 下沉
5.[2019浙江4月选考,26(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7月1日,参加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的帆船从法国某海港出发,一个月后穿过赤道,经过230天完成环球航行。
材料二 下图为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航行路线图。
(1)帆船环球航行经过①②③④四地,风浪最小的是( )地(填数字),帆船在正面顶风航行时会采用Z字形线路,上述四地应该采用Z字形线路航行的是( )地(填数字)。
(2)图中④地两艘帆船遭遇暴风雨,因桅杆折断而被迫退出比赛,桅杆折断的自然原因是处在( )带(填风带名称),受( )(填洋流名称)影响,风浪大。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答案 (1)② ③ (2)西风 西风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