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约评论员 方圆
近日,一位居民刚从苏州抵沪,由于没有苏州居住地开具的证明,其在沪居住地所在的南桥镇阳光园居委拒绝接收,导致其无法乘坐公交车。这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热议。事后,奉贤有关方面回应:只有居住地出具证明才能接收不是硬性要求。
应该说,这位一度被阳光居委拒绝接收的女士,还是回到了奉城居民区,事情最后还是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奉贤区有关方面也强调,我们对于出发地的证明没有硬性要求,居民不会因为没有这个证明就不能回家。只要保证整个环节是安全的,我们就会尽快让其回家。显然,这一表态是符合上海当下防控的总体要求的,也得到了居民的肯定。
为什么上级的一项非硬性要求,到了基层操作,有时候就成了硬性要求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文玩:绿松石、南红玛瑙、蜜蜡一手货源】 添加掌柜微信,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疫情防控已经到了攻坚的关键时候,一系列已经出台的硬性要求必须始终得到坚决的贯彻执行。但是,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大前提下,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非硬性要求,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问题在于,在实际工作中究竟应该如何操作?
首先,这非硬性要求是怎么提出来的?经验表明,不少非硬性要求往往是经口头传达下去的,它时常并不是以正式文件(公文)下达。像这样的要求到底怎么落实,有时候只能让基层操作同志意会,看着办。甚至有的非硬性要求本身就模棱两可,更是让基层操作起来有难度。因此,基层该怎么做,往往需要更具体、细致的指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基层在把握和操作非硬性要求时可以推卸责任。在这轮上海的疫情防控攻坚战中,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考,一个个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对客观事物有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机械性地执行非硬性要求,不顾工作的效果。
一场防控攻坚战,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无数社区干部、基层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令广大市民感动。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的辛苦和付出,大家有目共睹。因此,对于基层在对非硬性要求具体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其实老百姓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像开头新闻中提到的女士,虽然遇到一些波折,但问题终究能够得到解决。
但是,有些非硬性要求就不是对硬性要求的细化和完善,而是属于层层加码,甚至是另搞一套,这就不应该了。
归根结底,对非硬性要求的理解不能偏离一个根本原则:即实施的政策和措施,是不是方便了老百姓,是不是为广大居民着想。相信按照这个原则去工作,就一定能得到市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责任编辑:李勤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