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讨卖假冒绿松石达到何种数量或价值时可立案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分析假冒绿松石销售行为的特点和危害,并结合实际案例,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一、引言

绿松石是一种珍贵的宝石,因其独特的颜色和纹理而备受喜爱,市场上也存在大量的假冒绿松石产品,这些假冒产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为了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律对销售假冒绿松石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立案标准。
二、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该解释第一条规定,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三、假冒绿松石的特点和危害
(一)特点
1、外观相似:假冒绿松石的外观通常与真正的绿松石相似,颜色、纹理和光泽都比较相似,难以分辨。
2、材料低劣:假冒绿松石通常使用低质量的材料制作,如玻璃、塑料、染色石英等,与真正的绿松石相比,质地较差,易碎且不耐用。
3、缺乏证书:真正的绿松石通常会有相关的证书,如鉴定证书、产地证书等,以证明其真实性和品质,假冒绿松石往往没有这些证书,或者证书是伪造的。
4、价格低廉:假冒绿松石的价格通常远低于真正的绿松石,因为其成本较低。
(二)危害
1、经济损失:消费者购买假冒绿松石会遭受经济损失,不仅浪费了金钱,还可能得不到预期的装饰效果和投资回报。
2、健康风险:一些假冒绿松石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铅、汞等,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市场秩序:假冒绿松石的存在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扰乱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影响了合法商家的利益。
4、文化遗产保护:绿松石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假冒绿松石的销售行为可能会损害绿松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四、卖假冒绿松石的立案标准
(一)销售金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销售金额是判断是否立案追究刑事责任的重要标准,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立案追诉。
需要注意的是,销售金额的计算方式包括已销售的假冒绿松石的货值金额,以及尚未销售的假冒绿松石的货值金额,货值金额按照标价或者已经查清的销售价格计算,没有标价或者无法查清销售价格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1997 年 4 月 22 日联合发布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
(二)假冒绿松石的数量
除了销售金额外,假冒绿松石的数量也是判断是否立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地区和不同案件可能会有不同的数量标准,以下情况可能会被认为是较大数量:
1、大量销售:如果一个人在短时间内销售了大量的假冒绿松石,可能会引起警方的关注。
2、多次销售:如果一个人多次销售假冒绿松石,即使每次销售金额不大,也可能会被认为是有犯罪意图。
3、涉及多个买家:如果一个人销售假冒绿松石涉及多个买家,可能会被认为是有组织的犯罪行为。
(三)其他因素
除了销售金额和数量外,其他因素也可能会影响是否立案,假冒绿松石的来源、销售渠道、是否造成严重后果等,如果假冒绿松石是从非法渠道获得,或者通过网络等渠道广泛销售,可能会增加立案的可能性。
五、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卖假冒绿松石的立案标准,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
2019 年,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称在某市场发现有人销售假冒绿松石,警方立即展开调查,发现嫌疑人李某在市场内开设了一家珠宝店,销售假冒绿松石,经过调查,警方发现李某在过去一年中销售了大量的假冒绿松石,销售金额高达数十万元,警方还发现李某的假冒绿松石来源不明,销售渠道广泛,涉及多个买家。
李某因销售假冒绿松石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结论
卖假冒绿松石的立案标准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确定的,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或者假冒绿松石的数量较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可能会被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立案标准可能因地区、案件情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实际操作中,警方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根据相关法律程序进行处理。
为了避免卷入法律风险,商家和消费者都应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辨别能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绿松石产品,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