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张艺 通讯员 李艺娜)2022年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6月28日至7月1日在口举办。在此次精品展中,黎锦作为海南黎族人民遗珍的重要版块、受到许多参展观众瞩目。那么,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下称黎锦技艺)如何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成为摆在政府、商界、学界和黎锦技艺传承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据了解,黎锦技艺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作为岁贡的珍品,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黎族人民的宝藏。黎族的织娘们,则是黎锦技艺传承和保护的中坚力量。
自小就被‘母女相传’的黎族织锦技艺所吸引,对黎族织锦技艺进行了全面的学习与传承。五指山市黎锦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说,为了做好黎锦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创新工作,她在五指山成立了黎锦技艺非遗工坊,摸索出在家织锦,在家创收的模式,在带动黎锦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织娘们在家就业,实现经济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另外,锦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瑞妹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和荣村成立了合作社,吸引村里的妇女、孩子前来学习。据她介绍,近年来,白沙县组织黎锦技艺传承人到各乡镇中小学校的黎锦培训基地,利用学生课后时间传授黎锦技艺,为黎锦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和能量。
海南推动黎锦产业化、商业化的第一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委员会主任郭凯告诉记者,她是自2005年开始在保护黎锦技艺的探索过程中潜心产品开发。在传统黎锦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出黎锦作品十二大类100多个品种:大到十几米长的壁挂、桌旗、床旗等家居用品,小到精巧的文具、手机套、钥匙扣,无不浓缩着黎锦技艺的精华。除了加强产品研发外,黎锦文化的挖掘和开发也在不断进行,她还在海南多个市县开设了黎锦技艺与产品展示馆,创办黎锦博物馆。在她看来,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
来到海南工作以后,对黎锦文化产生了兴趣,因此将研究方向转到主攻黎锦纹样的设计转化。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张清心多次到黎族同胞聚居地考察,拜访黎锦传承人,学习传统黎锦技艺。同时也在专业课程中融入黎锦艺术知识,让学生们了解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指导学生多次参加了省级和国家级设计展,获得佳绩。经过多年努力初见成效,她还出版了《黎锦纹样艺术设计》一书。
在此次精品展中,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团队在锦绣海南展区集中展示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五大方言区代表作品及相关锦绣品牌服饰。张清心表示,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传统黎锦要融入现代生活中,要让黎锦的魅力发挥出来。以此次精品展为舞台,海南正不断创新形式传播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利用互联网新科技手段,注重传统与时尚的结合,注重非遗与旅游的融合,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责任编辑:文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