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黔东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许多偏远地区的侗族人仍然过着较为落后的生活,因此,他们也很好地传承了数百年来的本民族传统。但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当地人的生活条件也在逐渐改善,如今那些偏远地区的侗寨也在一点点地向外界敞开大门。
从黔东南的凯里到黎平县,不到300公里的老路,我们连逛带走,几乎花了一天时间。越野车一路不停地盘旋上下,车窗外的植被茂密油绿,几只从树林里跑出来的野猪成群聚在公路中间打盹,看到我们的汽车靠近才站起来跑开。夕阳下的肇兴侗寨,空气特别清新,耳边忽然响起了一串听不太懂的山歌。唱歌的人是三位侗族女孩儿。三位侗寨姑娘头上盘着高高的发髻,身披沉甸甸的银首饰。这是一首爱情歌。我们的向导老许小声说道,她们在唱:我爱你,在我心中,你如鲜花,如高树。待明年,竹林苍翠时,我们将相逢……不远处,几个小伙子正蹲在田边听着姑娘们响亮、明快的歌声,一脸的沉醉。当地的侗族人就是地用这种口头传播的形式,把本民族的传统一代代地口口相传下来。
最近十几年,政府号召我们重视文化的根基,并支持我们把知识和传统技能传给年轻人,鼓励他们也多多穿戴传统民族服饰。老许解释道。据说,早在明朝时期,侗族人一度受到汉人的排挤,朝廷把他们的居住地限定在了大明王朝最南端的山区里。这些人的后裔便是如今的苗族、瑶族、布依族、水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尽管他们曾经被人遗忘,尽管也受到过压迫,但是一直以来,他们却完好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特有传统形态。
肇兴侗寨和当地很多村寨一样,也位于山上,抬头即可仰观天光云影。我想,这种闭塞的交通环境一定是我们这些来自城市的人所无法忍受的。由于事先已约好,在村口唱歌迎接我们的这三位侗族姑娘将给我们一行做临时导游。
我们几位摄影社跟着姑娘们走下山坡,来到了侗寨子的中心广场。从某种程度上说,肇兴最著名的景观莫过于风雨桥和鼓楼。这里许多民居屋顶如层叠状的吊脚塔楼,这是一种以青瓦为顶的木屋。根据传统,这种木屋是侗寨人供奉他们祖先的地方(这些木屋里会挂一只鼓作为标志,因此又被称为鼓楼)。人们日常会在祠堂祭拜祖先,纪念神灵。在这种木屋里,侗族人还会庆祝一些部族中有纪念意义的大事,比如出生、婚嫁、死亡,或者仅仅是聊聊家常谈谈天,有时年轻男女也会在这里唱歌或对歌。
穿过钟楼,我们来到了肇兴宾馆,里面到处飘散着好闻的松柏香。很快,一些穿着紫色传统服装的演员也聚了过来。天色将晚时分,肇兴开始用动听的歌声、丰盛的菜肴和小碗米酒款待我们这些来自大城市的游客。席上,侗家儿女用芦笙为我们演奏着动听的传统乐曲,山歌声不绝于耳。
早在1994年,肇兴侗寨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并被赞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以及联合国世界文化基金会确定其为全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当然,和肇兴侗寨一样,隐于贵州群山之间的银潭侗寨同样也是侗族文化的代表地之一。银潭侗寨的含义是装满银子的村庄。一位满脸皱纹的侗族老人说道。这位七十岁的老人是银坛寨子的旅游接待负责人,每个月可以从政府那里领取基本工资。据老人说,当地为了打造黄金侗寨旅游圈已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兴建了黎平机场。我们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全球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已经铺好了一条公路,游客也越来越多……老人骄傲地对我们说。
据说,在过去的银潭侗寨,妇女们普遍会纺线织布、做丝绸刺绣工作,她们还会用一种当地的植物叶子印染蓝布,再做成传统服饰。在木塔楼上面,可以看到这种晾晒着的传统民族服装。屋子的前面悬挂着一大条腊肉,对面就是钟楼。钟楼下坐着几位面目沧桑的老人,他们正抽着长长的竹烟枪,烟杆甚至比胳膊还要长。已经有些年月的毛主席画像下,几炷香正静默地燃烧着……
银潭侗寨近几年才全面通了电、修了路,寨民的房顶上也出现了支支棱棱的天线,电视机进入了普通侗族人的家庭。我认为开发旅游对我们这个侗寨大有裨益。向导开心地说,用旅游挣来的钱,我们建了新的风雨桥和鼓楼。这些新建的仿古建筑又吸引来了更多的游客。新的游客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新的资金再建造新桥和新楼……但向导却没有预见到游客增多之后,会对古朴寨子的破坏和影响有多大,对当地文化传统的改变有多少,但这些都是后话,毕竟当地人有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旅游收入的硬性需求!萨岁(侗族人的尊神)、灶王(掌管炉火的神),以及河伯(主管风雨楼和鼓楼的神灵),如果这些侗族人的神能听到向导的话该多好!真心希望,侗家儿女将来在面对滚滚而来的游客潮时,也能从容应对,希望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不会为他们带来伤痕,并能让黔东南侗家文化更好地得以传承,侗家人能把动听的山歌一直传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