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优淘

品读 | 周其伦: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诗意所在 / 王方晨:寻找中国神石——长篇小说《大地之上》创作谈

优淘 2022-10-15 303
品读 | 周其伦: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诗意所在 / 王方晨:寻找中国神石——长篇小说《大地之上》创作谈摘要:   品读  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诗意所在  读王方晨长篇小说《大地之上》  文 | 周其伦  长篇小说《大地之上》是作家王方晨的最新力作,作品生动书写了新时代“山乡巨变”...

  品读

  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诗意所在

品读 | 周其伦: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诗意所在 / 王方晨:寻找中国神石——长篇小说《大地之上》创作谈

  读王方晨长篇小说《大地之上》

  文 | 周其伦

  长篇小说《大地之上》是作家王方晨的最新力作,作品生动书写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后广大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皈依,热情洋溢地讴歌了他们勤劳朴实的品格,记录了乡民们在日常中遇到的困惑,艺术地把探幽的触角深深地扎向人们精神层面最为敏感的区域,将人们在生活中的细碎心思有声有色地凸现出来,浓墨重彩地烘托出了“大地之上”万物生长的宽广意境,为当下的长篇小说创作,尤其是为同类题材的作品写作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大地之上》发表在《中国作家》文学版2022年第3期,同时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袂推出了单行本,其超拔的意向和丰饶的文学况味不断地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经文学评论家徐晨亮推荐,该书在2022年6月登上“探照灯好书”排行榜,使得王方晨的这部新作有了更加明媚的艺术解读空间。

  我个人特别喜欢《大地之上》的地方,就是它有别于通常的乡村振兴题材心思,作者非常努力地拂去了生活表象的喧嚷,始终把艺术的触角直抵人心深处,很恣意地在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和凡俗的精神世界上着笔,以现实主义的小说虚构和情节搭建手法,深度描写那些被时代浪潮裹挟而离开了熟悉的家园、离开了空旷的山野、甚至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广袤大地时的惊喜和不安。将他们改变了居住环境后内心空空荡荡的忐忑与真实情态进行了惟妙惟肖地拿捏,让我们在作品中读出了一种通天接地的气象。

  小说以香庄人在时代潮流的变革中离别了故园,开始过上了曾经梦寐以求的城市人生活为切入点,真实地描摹了处在“山乡巨变”中的广大农民,从古老的土地上、从千百年传统落后的繁重劳作中解放出来,逐步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的生活情态,并以此作为情节上下腾挪四处游走的抓手,惟妙惟肖地写出了朴实生活状态下的活色生香。这里有人的矜持,更有生命的澎湃;这里有人的质朴,更有生命的巍峨。按理说,乡民们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熙熙攘攘的社区里安家落户,应该是一件各方都高兴的好事,但当他们住进这崭新的高楼大厦后,才发现骨子里那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抑或是隐隐约约的心理期许,却远比某些浮华表面的形式转变要艰难得多,王方晨的《大地之上》就是牢牢地采用了一种真诚的语调,冷静而客观地书写着处于转型期的村民们精神层面的焦灼与挣扎。

  现代化大规模经营的“丰茂生态农业基地”的入驻,让香庄人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同时也带走了乡民们对土地的眷念和怀想。作品中努力塑造了乡村干部李墨喜和村民二毛、江玉枝、老地丁等朴实丰满的形象,一方面勾勒了大量生动的细节来烘托出他们的赤子情怀,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山乡巨变”后人们在新的居住地逐渐站稳脚跟,并开始融入到新生活中的现实。现实中刻画的基层干部万启顺镇长、村长李墨喜等人也渐渐在新的工作状态下走进了乡民的中间。小说还以找寻香庄大河湾多年前遗失的“神石”过程作为情感主线,并用“神石”的失而复得那份欣慰来表达着乡民们内心的波动和嬗变,有情有义地烘托出在“乡村振兴”的凤凰涅槃中,村民们生存状态与精神质地的洞幽烛微,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交织的心理矛盾跃然纸上。

  《大地之上》紧扣人性与人心这种深刻的命意,描写出当下许多乡民肝胆相照的乡土情怀,让原本一般意义上的“山乡巨变”有了发端于民间,发端于乡野的蓬勃与饱满。我特别期许王方晨在本书里成熟的书写,既有时代背景下的驳杂与宽阔,又有“人们”日常生活的具体而微。作者将这若干个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游刃有余地写出了生活本身应有的丰沛。同时,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还很特别地采用了诗意的语调去展现广袤大地上奔腾澎湃的生命热度,颂扬了劳动者在面对新生活时的别样韵致,悲悯之中有明朗的快意,沧桑过后依然持守着朴素的一如既往,既是最后的乡土中国的写照,同时又呈现出而今乡村大地的日新月异。

  我对王方晨的创作关注较多,发现他经常会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他的长篇小说“大地与人”三部曲《老大》《公敌》《芬芳录》和随后出版的《背后》《老实街》《花局》再到今天的《大地之上》,都洋洋洒洒地烛照着现实主义小说文本理应具有民族内涵与民族信念,作者经常是很用心地将古典小说的叙事方法与形式,妙趣横生地转化成现代小说的当下呈现,取得的成果相当喜人。他的《大地之上》,依旧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开阔叙事风格,还有机地穿插了不少诙谐幽默的民谣俚曲,其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颠倒语”,当然也有刻意铺陈的“大实话”。小说踅摸里的某些意向和一些复杂的情绪表达,作者常常巧妙地借用一些活泼生动的民间小调来进行宣泄和伸张。作品中还很有深意地铺排了主人公李墨喜艰难寻访有可能改变村庄命运的子在川会长,并向他娓娓讲述着古老村庄的故事,这种有很浓郁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话本、传奇以及笔记体小说的特征,都为作品增添了不少的亮点。作者笔下的齐鲁大地上的民情风俗、地域文化,既跟他之前的小说保持了艺术上的一脉相承,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叙事文本上的游走路径。

  “山乡巨变”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不争的事实,而巨变过程中每一个真实生命具体体验也理应是我们文学要努力去表达东西。我个人觉得王方晨对这个面与点的把握是颇有心得的,作品中既写了人们在面对大变革的震撼,同时也以“大地之上”的恢弘意境,诗意地在“写人”这个精髓上做足了文章,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相依为命进行着颇具象征意义的勾连,同时以对人物言行的描写,再现了华夏民族不屈不挠和生生不息,当然这也正是新时代“大地书写”所赋予《大地之上》的诗意所在。

  周其伦:评论家,曾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北京文学》等百余家文艺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在《新华书目报》开设“文坛素描”专栏,获得过《人民文学》近作短评金奖和银奖、《钟山》杂志社优秀读者奖、《作品》优秀评刊员。出版了点评著作《安于悦读》。

  品读

  寻找中国神石

  长篇小说《大地之上》创作谈

  文 | 王方晨

  “我不是没想过,其实啊,每个平凡人家的生活都是一座看不见的光荣的庙宇耸立于世,由一百零七根或一百零八根无形而沉重的大理石柱支撑。大姨擅做黑豆豉,后妈也必得做桂花糕拿手,而这正是支撑微生家生活庙宇的石柱之一。”这是我在短篇小说《微生细语》中写下的一段话,而在长篇《大地之上》中,我把自己的故事,视为寻找神石的过程。

  这样一块神石,它不可能像三山五岳、九华山、雁荡山、桃花山、莲花山,也不可能像我家门口的王八盖子山,就是说,它不像中华大地上大大小小的任何一座山峰和任何一块普通的石头,很容易就被人看到。它更多的时候,是隐藏在空气中、流水下、泥土的深层,庄稼地里、草场上、绿林中,在人类的背后,也在人类的生活日常,甚至它就是人类的生活。

  《大地之上》的故事,从一块神石开始。它跟中华神话有关。是女娲补天的神话。这是人类历史的恢弘壮丽的开始。《红楼梦》采用过一次,但在《大地之上》,石头仍然是石头。

  有一位智者认为,“有了这块‘神石’,天下终会大安”。尽管缠绵病榻,智者也仍心心念念记挂着这块神石的存在。他的大孝的儿子,为了安慰父亲的仁心,每年都会从金乡“频频传回大河湾石头平安的消息”,让父亲误以为“神石”得到了安全无虞的妥当守护。

  实际上,这块“神石”已经消失,或许从来没有过。虚实难辨的传说中,它是一座土地庙。久远的过去,中华大地上的土地庙随处可见。土地庙供奉土地神。“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人们因而祭祀土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籍贯,也都有自己的“庙王土地”。小小土地神,可能是中国民间最亲切的神祗。

  我曾专门谈论过文学的真实。我把它视作文学创作的基石。《大地之上》不光以“神石”的寻找,作为隐藏的主线,而且,在小说里,我还有意写了那么多的颠倒语,但它是真实的。

  小说中有很多人物,李墨喜、万启顺、郭二毛、李良志、子在川、朱麒麟。任何一个人,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该”是“常理”。按常理出牌,是我遵从的创作原则。不拔高任何一个人,是因为我书写的目的,只是要让人看到,有一群什么人的人在这块大地上生活。任何的拔高和虚饰,在我看来,都毫无意义,也注定写作得无意义。

  当然,这里会有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美好愿望。

  比如,我给小说设计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组织。我相信它是对的。因为,我相信它将改变千百年来束缚中国农民身心的陈旧的耕作方式,而使农民获得富足和自由。我不会怀疑这样的社会发展方向。

  也许它不对,谁能肯定?但我仍旧相信人类文明现代性的曙光。人类终将创造新的神话,或者赋予那些古老的神话以现代的意义。

  就在昨日,我来山东曲阜参加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文学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价值”的主题讨论。大家认为,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关怀人类的未来,是新时代文学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

  现在,我似乎可以说,这块埋藏在底下的牵动人心的神石,就是这次讨论中的“人类共同价值”的体现,就是这个世界的“定海神针”。它究竟意味着什么,相信每个读过《大地之上》的读者都会了悟。

  身在齐鲁之邦,我再次眺望大地。美哉,泱泱乎!那是我多么熟悉的大地。那些奔忙的人群,那些葳蕤的草木……我明白,自己是在做着贴近物质现实的努力。

  “活在土地上的人,祖祖辈辈刨不完的土,最终深埋在土下。活一辈子,像把自己埋了。”对小说中一个当代异人的执念“大地上没有我的一棵庄稼”,我是这样认为,“正因只是灵光一闪,你无法追寻这句话产生的逻辑,但它却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基本上概括了作为人类的子在川,与浩瀚宇宙的本质关系。”

  这一切,却都是为了理解并寻找、挖掘一方千古神石。

  小说从神石回到神石。当它将被揭示出来的时候,我们的主人公满心的忐忑。也可以说,这里提出了一个疑问:神石究竟存不存在?对此,我抱以诚恳的认同,并给予个人的理由:

  “给大河湾保守一份秘密。给大河湾以传说。给大河湾以神话……站在大河湾肥沃的土地上,李墨喜感到自己有权利阻止子在川会长的地质队到来。”

  这是被一个村庄的人视为心灵栖息地的大河湾。大地上一切的生灵,聚焦神性的大河湾,实际上寄寓了人间无限的怜悯。这也是我自己要留下的大河湾。

  在这里,我完成了有关神石的故事,也完成了我有关神石的思考。

  《大地之上》

  作者:王方晨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王方晨: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老大》《公敌》《老实街》《花局》《大地之上》,作品集《凤栖梧》《不凡之镜》《王树的大叫》《祭奠清水》等,共计900余万字。曾获《中国作家》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年度大奖、百花文学奖等。

  编辑:魏文娟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优淘本文地址:https://www.panta666.com/post/5798.html发布于 2022-10-1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文玩乐趣笔记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