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亭(吉林农业大学)
7月27日,中国青年报的一条新闻话题#95后女孩因染粉红色头发被网暴#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
当事人名叫郑灵华,是2022届本科毕业生,被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读研。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郑灵华希望能给病床上84岁的爷爷一个惊喜,并把和爷爷拍的照片和视频发到小红书上留作纪念。这本应该是一件喜事,没想到,郑灵华却因此遭受了网暴和谣言的攻击,只因她染了粉色的头发,很多人辱骂她“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是正经人”,称“染发的都不是好人”……目前,郑灵华已对上千条严重侮辱性内容进行公证,准备提起诉讼。
对漂亮女生“荡妇羞辱”,这并不是孤例。更为广为人知的是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事件。当事人吴女士仅仅是下楼取快递,就被人拍下了视频,造谣“少妇出轨快递小哥”,虽然造谣者已经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但对吴女士生活的影响和对她本人的伤害已经无可撤回。
“荡妇羞辱”这样一盆脏水,泼上去容易,要洗掉却很难,是时候引起重视了。
“网暴”之可恨无须赘述,它使年轻的刘学州失去生命,使那位因为只打赏了外卖员二百元的姑娘跳楼,这两种遭遇来源于网线另一端人性的恶意。而在“网暴”的大框架下,“荡妇羞辱”又是刺向女性的一把刀。
在这些“荡妇羞辱”的背后,损害的是女生的心和尊严,无论最后事件得到怎样的处置,伤害无法抹平。快递造谣事件的当事人虽得到惩罚,但吴女士仍然被诊断为严重抑郁,也因此失去工作,男朋友也同样受到影响,这些代价该由谁来偿还?对于郑灵华来说,仅仅因为染了粉色的头发就要遭受这样的侮辱和抹黑,她又要如何消化这一场无妄之灾?
对“荡妇羞辱”大声说“不”,这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女性对自身主权的坚决捍卫,也是男性对害群之马的剧烈抨击,是让社会氛围变得更好、让网络环境变得更清朗的小小阶梯。当然,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还远远不足以撼动这座沉积已久的大山。除却个人的努力,平台应当完善体制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及时对相关言论及发言账号作出处置;国家针对“网络暴力”的相关法律政策也应进一步完善细化。
将“荡妇羞辱”踢出互联网不是根本目的,将“荡妇羞辱”从思维观念中彻底剔除,才真正解决了难题。